首页 生活常识

pn在医学上是什么意思啊(肺部结节,你需要了解这些)

100人浏览   2025-04-06 01:58:26

在门诊上经常碰到很多的病号,因为在单位体检中,行胸部CT后发现肺部有结节,因为担心病情,带着焦虑的心情匆匆地来到呼吸科就诊。通常他们的疑问主要是:这是不是肺癌呀?能不能手术?还能活多久啊?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肺部结节。

肺部结节(pulmonary nodule,PN)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病灶。不同密度的肺结节,其恶性概率不同,依据结节密度将肺结节分为三类:实性结节(solid nodule)、部分实性结节(past-solid nodule)和磨玻璃密度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其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依次为磨玻璃密度结节及实性结节。

通常而言,肺部结节性病变约30%是良性的,主要为肺炎、肺结核、硬化性血管瘤和肉芽肿病变等。如结节直径≤0.8cm、边缘清楚光滑的磨玻璃结节(GGO),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即便可能存在恶性的倾向,大部分结节为癌前病变——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或是早期肺癌——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这类肺癌倍增时间长,可达813天,呈惰性生长的趋势,可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结节的变化,使病变置于可控范围之内。但如果肺部结节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大,则不能排除是恶性的,需要进一步入院检查确诊。

一、肺实性结节的风险评估及处理策略

(1)肺癌低危结节

直径<5mm的实性结节:肺癌低危结节,建议1年后随访,发现生长则纳入高危结节处理,无生长行年度随访。

(2)肺癌中危结节

直径介于5mm-15mm且无明显恶性CT征象的非实性结节:应在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其生长特性,发现结节生长纳入高危结节处理,无生长性则继续随访2年。

(3)肺癌高危结节

直径≥15mm或表现出恶性CT征象(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含气细支气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的直径介于8mm-15mm之间的肺实性结节:肺癌高危结节均应由胸外科、肿瘤内科、呼吸科和影像医学科医师集体会诊,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以及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高度怀疑为恶性者且适合于外科手术治疗者首选外科治疗。对肺癌可能性较小的病例可抗炎治疗5天-7天,休息1月后复查,结节增大或无变化者,由多学科会诊,决定是否进入临床治疗;结节缩小可在2年内进行随访。

二、肺部分实性结节的风险评估及处理策略

(1)直径>8mm的部分实性结节:定义为高危结节,应由胸外科、肿瘤内科、呼吸科和影像医学科医师集体会诊,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或3个月后进行CT复查。若结节3个月后没有缩小或增大时,考虑为恶性可能,建议手术切除。若结节缩小,建议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CT检测,无变化者建议长期年度CT复查,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2)直径≤8mm的部分实性结节:定义为低危结节,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薄层CT扫描,并作结节的薄层三维重建。如果结节具有生长性建议手术,无变化或缩小建议继续长期CT随访,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三、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风险评估及处理策略

(1)直径≤5m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定义为低危结节,建议年度CT复查观察生长性。结节具有生长性建议手术,无变化或缩小建议长期CT随访,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2)直径>5mm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定义为中危结节,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持续CT检测。结节具有生长性建议手术,无变化或缩小建议持续长期CT随访,随访时间不小于3年。

近年来,随着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普及和改进,肺部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加。许多人常常把肺部结节与肺癌画上等号,发现自己有肺部小结节就惊恐不安,茶饭不思。其实,发现了肺结节大可不必过度紧张,虽然肺癌早期有相当部分表现为结节,但并非肺部结节一定是肺癌,许多良性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小结节。因此发现肺部结节,可及时就诊于正规医院,听从专业医师建议。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