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其人其事其诗
梅尧臣,字圣俞。欧阳修在他去世后为其整理诗集时写了一篇文章《梅圣俞诗集序》,本篇文章收集于《古文观止》中。因欧阳修等人举荐,曾为官国子监直讲,世称“梅直讲”。
苏轼中进士后,给他写了一封感谢信,也收录于《古文观止》中,即《上梅直讲书》。他生于1002年,比欧阳修大5岁,比苏轼大35岁。
苏轼
梅尧臣虽官场不得志,但在当时其诗名赫赫,不过自宋以来直到今天,他的名气远不如欧阳修、苏轼等人。虽然如此,但愚以为,能有欧阳修、苏轼这样的大文豪大名人为他写文章,对他表达倾慕和赞赏,能得到这样的殊荣,既说明他的诗才文才之高,于其自身而言亦足以无憾矣。当然,欧阳公为他写文章时,他已经去世了,自己并不知道。
梅尧臣一生,仕途坎坷。他出身农家,幼时家贫,但他酷爱读书,少即能诗,且诗出惊人。十六岁时,参加乡试,但未被录取,之后又多次参加应考进士,皆不成功。
因其在朝为官之叔父梅询而受荫,曾在河南为官,任河阳(今孟州,原孟县,韩愈老家)主簿。任职期间,梅尧臣深受当时著名诗人、西京(洛阳,东京开封)留守钱惟演的赞赏,二人成为忘年交,凭其提携,得以结交到欧阳修。
1051年,因朝臣屡次推荐,得宋仁宗召试,获赐同进士出身。后又得欧阳修等人上疏举荐,曾充任《新唐书》编修及国子监直讲。我常想,梅尧臣虽终其一生未能进士及第,未尝“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风光滋味,也未曾有“赴过琼林宴,打马御街前。”的经历。
但他能得到当世众多高官大佬赏识和举荐,世上不得志之士多如牛毛,又有几人能有此机遇呢?想到杜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想到韩愈处困境之时,写了多少封自荐信,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对比之下,愈发觉得梅尧臣之幸运。
河南 巩义 杜甫故里
梅尧臣虽然在仕途上不得意,但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在当时,他和苏舜钦齐名,号称“苏梅”,又与欧阳修交好,与其并称“欧梅”。他们都是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有名句传世:“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一著名的艺术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钱钟书称他:“主张‘平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有极大的影响。”南宋诗人、诗论家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诗作颇丰,有诗云《陶土》: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读此诗,不由得让人想到唐朝诗人罗隐的诗《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北宋文学家张俞也有类似的诗《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桃花源
梅尧臣曾给欧阳修写过一首诗《梦后寄欧阳永叔》,其中有名句:”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陶渊明有《桃花源记》,梅尧臣有《桃花源诗》,其中有诗句:“心寄草树欲复往,山幽水乱寻无涯。”王维有《桃源行》,其中有诗句:“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宋一代,高官大儒众多,个个光耀夺目,熠熠生辉,梅尧臣置身其中,不免星光暗淡,但其一代才子,自有不凡之处,人生亦颇具传奇色彩,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