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该条包含两个30天:
第一个30天,婚姻双方当事人自愿申请离婚的,在婚姻登记机关收到该申请之日起30天内,任何一方都可撤回离婚申请。
第二个30天,如果双方决定离婚,需要在冷静期满第二天开始起30天内共同向登记机关申请颁发离婚证,否则视为撤回离婚申请。
这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协议离婚冷静期,关于诉讼离婚的,在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法〔2018〕12号)第4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设置不超过3个月的冷静期。在诉讼离婚冷静期内,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开展调解、家事调查、心理疏导等工作。诉讼离婚冷静期结束,人民法院应通知双方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在程序上规定了法院可以根据情况设置离婚冷静期,此次并没有写入民法典。但民法典第1079条第1款和第2款规定了离婚调解制度,调解解决离婚案件因为发生在诉讼中,所以也是诉讼离婚。
法院经过调解,如果当事人同意和好,由原告撤诉或者将和好协议记录在案,即可终止离婚诉讼。建立在“劝和不劝离”工作基础上的诉讼中的调解,与登记冷静期有相同的部分属性,区别在于登记冷静期是被动等待或“拖延”,给双方一个冷静的机会,一个是主动调解双方化解矛盾(也包括无法和好但双方均同意离婚达成一致意见),如果达成离婚协议,法院则按照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书确认的条款具有与判决书同样的法律效力,婚姻关系即告解除。如果调解无效,法院则应当做裁判的工作。
因此,离婚冷静期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可以分为登记协议离婚冷静期和诉讼离婚冷静期。只有经过冷静期后双方仍一致坚持离婚的,才可以办理离婚。
离婚冷静期的设立,本是为了确定双方充分协商思虑成熟,避免发生冲动离婚而后悔的结局。但自登记冷静期的设置颁布后,在冷静期内全国竟出现多起在冷静期内恶性伤害或自杀事件,受害者多为女性,有网友质疑:结婚是一场豪赌,法律应该设置结婚冷静期而不是离婚冷静期。
与此同时,离婚率在冷静期的大量调解工作下虽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立遗嘱的人反而多了起来。当无法摆脱一段不幸福的婚姻关系下,年轻人考虑了“保命”和“保财”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婚姻登记民政部门还是法院诉前调解,都做了大量心理疏导和调解工作。做人的心理工作有多难,或许只有亲历的人才会懂得。难以想象,某位工作人员刚刚拒绝了女方第N次离婚恳求后,得知女方自杀身亡或被害惨死的事件后心理多崩溃。
2023年1月1日起,冷静期的法律规定没有变化,但离婚变得更容易了。
(一)当双方都同意离婚,并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时,可在网上向法院提交立案申请,同时提出诉前调解,等法院安排调解时间后,当场就可制作调解书,最快7天可出文书。
(二)一方虽不同意离婚但存在法定离婚情形的,另一方提出离婚即可快速办理,法定离婚情形是: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离婚的法定事由,对方起诉离婚的,如果确无和好可能,无论对方配偶是否同意,均视为婚姻关系无可挽回的破裂,可以判决离婚。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到恶习的。也包括其他恶习诸如酗酒、嫖娼、卖淫、淫乱、好逸恶劳等,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是否构成离婚法定事由,其判断标准是该原因是否直接引起了夫妻感情破裂,且经调解后仍无法挽回。符合这一要求的,构成离婚的法定理由,人民法院应据此判决离婚;否则不能作为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例如,一方被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如犯强奸罪、奸淫幼女罪等,应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对于其他有违法犯罪因素的离婚案件,不能断然作为离婚法定事由,而应认真考察婚姻关系是否确已破裂,只有确属婚姻关系破裂的,才能判决离婚。
另外还有两种可以判决离婚的情形:(1)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2)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 后,又分居满1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当婚姻中一方存在法定离婚情形的,另一方即便不同意或恶意拖着不离也没用,无过错方不仅可单方实现离婚目的,在符合一定情形下还可获得损害赔偿或家务补偿。
在多元社会,婚姻自由和家庭至上,不仅是价值选择,也是生活模式。在一起是因为爱,分开是因为更好的爱。
希望我们在人生的路上都能保持独立的人格,拥有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