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简介

钱学森人物事迹 :冲破阻碍只为效力祖国,一个可以抵5个师的中国导弹之父

197人浏览   2024-01-10 21:38:59

一个战斗力号称可以抵挡5个师,甚至是远远高于5个师的男人,他让我们的国家成功跻身世界大国,让其他虎视眈眈的外邦国家,从此有了忌惮,他就是我国的原子弹之父钱学森,今天三哥带领大家深度解析钱学森。

原子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在1911年的上海,家庭环境优越,其父钱均夫曾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而他的整个家族,也是名家云集,星光璀璨,国学大师钱穆,近现代著名思想家钱玄同,著名外交家钱其琛,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等都是他的族亲,可能正是良好的家庭氛围,才为他日后在学术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在美留学时的钱学森

1934年6月,钱学森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正式开启了他在美国求学生涯,在美国留学的几年时间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钱学森先后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 数学博士学位,而在1936年,当他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时,结识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并且很快成为他最重视的学生。

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

虽然钱学森能够有如今的成就,主要是和他自身的学识能力有关,但其中也不能抹去了早年恩师冯·卡门的教导,由于他在航空 数学领域的出色成绩,使得美国政府逐渐对他关注了起来。

钱学森在美国

或许大家所熟知的钱学森,是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或者是加州理工学院喷漆推进中心主任教授,但其实他在有着极其严重种族歧视观念的美国人心中,是非常重要的科学人才,在美国的这段时间内,钱学森拥有最高级别的安全通行证,参与了很多绝密的军事项目研究,包括美国五角大楼,他都可以随意出入,而这也成了日后阻碍他回国的最大绊脚石。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钱学森迫切想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外出求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的报效祖国,而如今在经历了漫长的战争后,国内一切百废待兴,尤其是在军事力量上,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大家意识到,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钱学森登船照

另一边,当时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本就排外的美国人,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加上他本性善良,拒绝揭发朋友,所以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正好,他本来就打算回国,便想以此为借口离开,可当他收拾好行李要登船时,却被美国官员拦住,并且被关进了监狱。


当时美国关押他的理由,怀疑他是国际间谍,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欲加之罪罢了,如果他真的是国际间谍,又怎么会给美国制造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呢,他们内心真正担心或者说惧怕的是,钱学森大脑中的知识,毕竟他可是掌握着最先进的,物理航空等多门科学,用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的话来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接受美国移民局审讯

在被关押到监狱后,移民局抄了他的家,海关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的书籍和笔记本,因为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加上加州理工学院送了1.5万美金的保释金后,被放了出来,但短短的一个月就让他瘦了30斤,而这也仅仅是他长达5年失去自由的开端。


从监狱出来,美国政府就以《保密法》将钱学森监禁在自己家,还派人对其进行严密监视,这和坐牢完全没什么两样,苦闷 焦急 气愤,充斥在他的心中,但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将胸中的不满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为日后能够更好的报效祖国做贡献。

陈叔通

直到195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钱学森在报纸上看到父亲的好友陈叔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该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迫切想要回国的他,决定尝试给陈叔通写信求救。


其实早在钱学森被美国软禁后,国内科学界的相关人士就收到了消息,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所以当陈叔通收到信件后,便立即转给了相关领导人,经过的不断让步和协商之下,美国移民局同意让钱学森回国。

钱学森在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上

1955年9月17日,在经历长达5年的漫长等待后,钱学森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回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同年10月8日,他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

归国后,钱学森便马不停蹄的投入到了科学事业中,1956年初,在他的建议下,我国成立了导弹 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且在同年,确定了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为主导的,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与此同时,钱学森还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在这个5年科学规划中,钱学森全身心的投入到原子弹的研制中,1957年下半年,苏联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和导弹方面的尖端技术和装备,不想由于中苏两国的关系破裂,半年后苏联就单方面毁约,拒绝继续向中国提供核帮助,到了1960年8月,苏联完全停止了对中国原子弹以及核武器研制的帮助。

专注于科研工作的钱学森


失去了苏联的帮助,中国的原子弹和核武器研制,就等于是瞎子过河——摸不着边,在前方一片漆黑的情况下,钱学森并没有放弃,而是用尽全力克服困难。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美国在得知中苏关系破裂后,便想要使用军事打击手段,遏制中国核武器的研制,甚至还想要联合苏联一起,只不过他们的美好愿望,在1964年10月16日破裂了,当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的天空中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举国欢庆,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所有人为此所做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们国家也于当日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研制核武器,只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抵御外强的实力,而不是作为欺负弱小邻国的对象,直到如今,我们依然恪守着誓言,这就是大国风范。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些都离不开钱学森的付出,而他自己对于大众授予的,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航天之父等美称,却谦虚地表示,这些傲人成绩的背后,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众多科研人员一起的努力和付出。

钱学森和众多科研人员们合照

的确,没有那些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的贡献,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但钱学森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科学研究的道路向来就不是平坦的,更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不过当时的钱学森,不仅要面临理论实践上的难题,还要面临大环境带来的阻扰,所以他遭遇到困难,非常人能够想象,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依旧能够成功将卫星发到天上去,并非是敬佩二字能够形容的。

除了这些大众所熟知的卓越功勋外,钱学森也一直致力于学术创作,先后出版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等多部著作,不仅为国内的科学研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尽管他是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但却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负,即便是面对自己的晚辈,也非常的谦和有礼,据悉北京理工大学的祁载康教授,在年轻时曾给钱学森写过一封信,主要是指出他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中,有一段推理过程不对。


当时的祁载康不过是个27岁的毛头小子,而钱学森已经是52岁的科学界大拿,身份地位悬殊可见一斑,或许祁载康在写信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这个无名小辈会得到钱学森的重视,但他在不久后真的收到了钱学森的回信,不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表扬了他对科学研究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态度,他的胸怀足以征服所有人,也让不少人只能望其项背。

对于科学的追求,钱学森终其一生都没有放弃过,即便是到了人生晚年,他每天阅读的报纸都会多达8份,他会将有价值的信息剪裁下来,然后进行保存,定期再进行整理,日积月累之后,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资料库,内有剪报24500多份,占据了五个大书柜。


钱学森曾这样自评道:“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我本人只是恰逢其时,做了该做的工作,仅此而已”。


就是这样一位,为人低调谦虚,胸怀广博,对他人博爱,对自己严苛的人,让我们国家的军事力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国际地位,他所作出的贡献是永远不能磨灭的,他的精神,也是值得所有后辈学习的。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