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百科

都听过匡衡凿壁借光的典故,知道他长大后干了什么吗!

861人浏览   2024-01-04 14:37:31

很多人都听过凿壁借光的故事,说的是西汉一个叫匡衡的少年很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白天需要干活赚钱,晚上还点不起蜡烛,就只好墙上凿了个洞,借用邻居家的亮光来读书,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匡衡成年之后的事情,出自《汉书匡衡传》。

匡衡长大了以后是一肚子的学问,后来参加了一次选拔考试,被任命为太常掌故,后来做了平原郡文学。因为学问好,很多人都特意跑到平原郡去跟匡衡学习,不少学者还向朝廷举荐,说匡衡这样的人才在地方太屈才了,应该去朝廷发光发热。当时的汉宣帝就让太子太傅萧望之去考察匡衡,考核结果非常理想,萧望之向皇帝说匡衡的儒学造诣非常之高。可汉宣帝偏偏不太喜欢儒生,就没有用匡衡,反而是当时的太子很欣赏他。

几年之后汉宣帝去世,太子继位就是汉元帝。那会朝中最有权势的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萧望之是他的副手。萧望之之前就是名满天下,又是皇帝的老师,给朝廷举荐过不少人才。史高是因为皇亲国戚才做到这个位置的,没有多少真才实干,所以两个人根本就合不来。看萧望之威望越来越高,有人就给史高出了主意,大司马,论地位您比萧望之高,可外面的名声却不如他好,其实关键是用人方面出了问题,您用的都是七大姑八大姨,这样子很容易让别人说闲话。我听说平原郡的匡衡非常有学问,名声很好,您要是把他招来做幕僚,就会有很多士人追随他而来。之后您根据特长把他推荐给朝廷,他一定能成为栋梁,您的美名也就留下了。史高觉得有道理啊,就任命匡衡为议曹史,然后把他推荐给皇帝。汉元帝本来就很欣赏匡衡,就任命他为郎中,后来转任博士,兼给事中。

有一年,发生了日食和地震等异象和天灾,汉元帝询问臣子们的看法,匡衡就给皇帝上了一封奏书,阐明自己的观点说:

臣听说上古各个朝代情况不同,所以治理国家的方法也不同。陛下您仁慈爱民,每年都会大赦天下,希望犯错误的人能改过自新,这是天下的幸事。不过臣看到的是,大赦天下之后,作恶的人并没有减少,甚至很多人今天被赦,明天又犯罪。其实这主要跟现在的社会风气有关,现在的社会人们贪财重过爱义,崇尚奢侈不顾廉耻,人情淡薄苟且行事,这些不是大赦天下能解决的。

臣以为,要想彻底改变这种风气,就应该从朝廷做起。公卿大夫之间相互礼貌,恭敬谦让,那么百姓就不会争斗;大臣们喜好仁义,乐于施舍,老百姓就不会暴力;上面高风亮节,百姓就会注重品行;上面温柔宽大,百姓就会互相爱戴。我这么说是有原因的,试想一下,如果朝廷上有冲动无理的争论言行,下面就会有争斗的祸患;上面有独断专权的人,下面人就不会谦让;上面有争强斗狠的大臣,下面的人就会有互相伤害之心;上面有贪财好利的大臣,下面就会有偷盗行窃之民。所以要想让国家风气变好,就要先教化好当政者。

臣建议陛下减少宫殿皇室的费用,修订规章制度整治朝廷内外,重用正直有才干之人,疏远巧言佞色之徒,广开言路任用仁慈贤良的人,罢免残忍刻薄的酷吏,推广和睦相处的风气,推崇至高无上的仁政,制止败坏的习俗,改变百姓追求的方向,让天下都知道朝廷推崇高尚,让道德风气在全国发扬光大。这样的话,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了。

这封奏书触动了汉元帝,他就晋升匡衡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之后很多人也追随匡衡,给朝廷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在之后的几年里,匡衡又多次给朝廷上书提意见,遇到朝廷有难题需要解决,匡衡就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汉元帝觉得他还应该更进一步,就封匡衡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几年后又担当了丞相之职。

汉元帝去世以后,太子继位就是汉成帝。汉元帝在世的时候,虽然匡衡是丞相,可朝廷中最掌权的是中书令石显,萧望之就是被他给迫害死的,好几任的丞相都不敢得罪石显。现在新君继位,石显没有那么得势了,匡衡就跟御史大夫甄谭上书弹劾石显极其党羽,把他们的罪过一一列举。这本来是个好事,可司隶校尉王尊却上书弹劾,说匡衡、甄谭以前知道石显作恶,却吭都不吭,反而是恶意奉承委屈跟从,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现在上书弹劾石显,又不陈述自己对皇帝的不忠之罪,显得这些都是先帝的过错,这不是做臣子该做的。

对于弹劾匡衡的奏书,汉成帝是很反感的,就下令让大家不许弹劾匡衡。可这封奏书也确实是触动了匡衡,他是又惭愧又恐惧,就上书朝廷承认自己的过错,说自己身体不好,请求辞去官职告老还乡。汉成帝是极力挽留,说丞相是个有能力的人,道德修养也很高,先帝就十分的信任你,现在我也需要你的辅佐。你修订了法律制度,为国家是勤勤恳恳,我想和你同心同德,共同治理好国家。现在司隶校尉王尊妄自尊大诋毁你,我非常同情你,已经把王尊抓起来审问了,你就不要再疑心。你好好看病,注意身体,国家需要你啊。

听皇帝这么说了,匡衡也不好再辞职,重新在丞相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可当时的朝廷风气不太好,很多人都是王尊一类的人,所以匡衡工作干的很不顺利,内心一直很忐忑。每次遇到水灾旱灾,风雨不调的时候,他就上书要求辞职回家,可汉成帝每次都不批准,匡衡就这么干了下去。

有一次匡衡的儿子酒后杀人,被抓入狱,事情发生以后,匡衡赶紧脱下官帽,光着脚去请罪。可皇帝依旧不许,让匡衡把衣帽和鞋子穿戴好。没过多久,有人上书弹劾匡衡偷盗土地。原来啊,匡衡的封地本在临淮郡僮县安乐乡,结果被人搞错了,把另一块土地当做了他的封地,这封地面积就多了四百顷。这个事情匡衡本来知道,也在想办法解决,可一直就没有解决好,这回被人捅到了朝廷上。因为土地这个事情比较严重,汉成帝虽然没有治匡衡的罪,可也下令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贬为平民。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