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陈氏,是以古代颍川郡为郡望的名门望族。起源于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市长葛县)。
颍川陈氏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
颍川陈氏由汉末入于魏晋,子孙历十余世贵显,家族地位历三百年而不坠,可说是魏晋间历史最为悠远的世家大族之一。相比而言,所谓王谢之家也只能算是后起之秀了。虽然颍川陈氏主支南迁,但在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定士族,在历史上首次以朝廷的威权采取法律形式明确制定门阀序列,陈氏也一直列为颍川首姓。
自陈霸先"自云汉太丘长陈之后"以来,天下陈氏大都以颍川为祖。
著名人物有汉太丘长陈寔,汉大鸿胪陈纪,魏司空陈群,魏尚书左仆射陈泰,晋太尉陈准。
颍川
七代陈氏的历史
第一代
陈寔(104-187)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转为督邮,迁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人才,补闻喜县令,治理闻喜半岁;复除太丘长,后世称为"陈太丘"。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中平四年(187年),陈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岁。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陈寔共有六个儿子,其中陈纪、陈谌最有贤名。当时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并称为"三君"。
第二代
陈纪(128-199)陈寔长子,字元方,亦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及遭党锢,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遭父忧,每哀至,辄欧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董卓入洛阳,乃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出为平原相,往谒卓,时欲徙都长安,乃谓纪曰:「三辅平敞,四面险固,土地肥美,号为陆海。今关东起兵,恐洛阳不可久居。长安犹有宫室,今欲西迁何如?」纪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宜修德政,以怀不附。迁移至尊,诚计之末者。愚以公宜事委公卿,专精外任。其有违命,则威之以武。今关东兵起,民不堪命。若谦远朝政,率师讨伐,则涂炭之民,庶几可全。若欲徙万乘以自安,将有累卵之危,峥嵘之险也。」卓意甚忤,而敬纪名行,无所复言。时议欲以为司徙,纪见祸乱方作,不复辨严,即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建安初,袁绍为太尉,让于纪;纪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卒于官场。
陈谌,陈寔四子,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世者靡不荣之。谌早终。
第三代
陈群,陈纪之子,字长文,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陈群出身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睿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庙庭。
第四代
陈泰(?-260)陈群之子,字玄伯。初为父勋,起家员外散骑侍郎,袭封颍阴侯。出任游击将军、并州刺史,颇著政绩。高平陵之变时,力劝大将军曹爽投降,得到司马氏的信任。回避朝廷内部的斗争,出任雍州刺史,成功防御蜀将姜维的进攻。甘露元年(256年),拜右仆射,跟随大将军司马昭抵御孙吴进攻,改授左仆射。甘露五年(260年),得知皇帝曹髦遇弑,陈泰悲愤而死,追赠司空,谥号为穆。
陈泰同辈中著名的有陈佐,是陈谌的孙子,陈忠之子,官至青州刺史。陈佐的弟弟陈坦,官至廷尉。
第五代
陈准(?~300年前)陈佐子。早年居于乡里,被乡人称赞有声望,初任中书令,后因协助赵王司马伦废黜贾后党羽有功晋封海陵公,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时,陈准设计诓骗惠帝打出督战的令旗白虎幡,可是却因传旨之人被赵王收买而导致司马允被杀,不知内情的司马伦在篡位成功后晋封陈准为太尉,录尚书事。改封广陵郡公。不久,陈准病死,谥曰元。
陈准的弟弟陈戴、陈徽及从弟陈堪,也都官位显赫。陈戴,一作陈载,早年辟太保国,后改国子助教。陈徽一作陈征,任东宫卫队长官太子左卫率,淮南王允讨赵王伦,曾集结东宫兵在宫内回应淮南王。从弟陈堪,陈坦之子。
陈恂,陈泰子,继承父爵位,无子,弟陈温嗣爵。魏末咸熙中开建五等,改封陈温为慎子。
第六代
陈眕,陈准子。晋惠帝元康初年贾后专政的时候,其外甥贾谧最受骄宠,权势过人,贾谧同时又喜好文学,善为文章,当时洛阳的名门豪族贵游子弟竟相与之结交,石崇、潘岳、陆机、刘琨、左思等二十四个人与之过从最密,号为"二十四友",陈眕也位居其中。永兴元年(304年),陈眕任左卫将军,当时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以皇太弟、丞相身份遥控朝政,东海王司马越联合陈眕要求晋惠帝免去成都王颖的皇太弟身份,复立惠帝养子司马覃为皇太子,同时护持惠帝御驾北征讨伐成都王颖,讨伐大军在荡阴(今河南汤阴)被成都王击败,惠帝被扣邺城,东海王退回东海,陈眕则奉太子覃退守洛阳。不久,胡族刘渊、石勒等势力兴起,天下大乱。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石勒先后攻陷新蔡、许昌,最后洛阳也被攻破,晋军在胡族的进攻面前不堪一击,陈眕也败退江东。东晋立国后,在元帝、明帝期间陈眕还历任尚书、镇东将军、幽州刺史、都督幽平二州诸军事。陈眕袭封广陵公,死后谥凯。
陈眕有弟弟陈匡、陈规。陈匡在惠帝元康时侍东宫,当太子司马的陪读。
第七代
陈逵,字林道,陈眕子。小时候就表现出优秀的才干,为人文雅而有风采,以清纯敏睿知名。东晋成帝咸康七年(341)为给事黄门侍郎。穆帝永和五年(349)为西中郎将,领梁、淮南二郡太守,镇戍历阳。征北大将军褚裒北伐,陈逵领军进至寿春。八年(352)中军将军殷浩再度北伐,进军许昌、洛阳,陈逵担任前锋。不断的征战,最终也难以恢复北方故土。陈逵在南渡士人中非常有名,当时人们将他和谢安、谢弈兄弟作比。他也擅长行草,其书法有羲献之风。陈逵袭父爵封为广陵公,死后追赠卫将军。
陈达,陈匡子,晋怀帝永嘉中南迁,为丞相掾,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