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百科

美容的起源和发展史? 女为悦己者容,古人是如何美容的?从米到奶,解读“美容”发展史

602人浏览   2023-12-28 06:07:15



引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女性追求美容的历史是我国五千年浩瀚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从《诗经》的“窈窕淑女”到东周的“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再到明清时期《红楼梦》关于美容的大量着墨。

这些文学作品对女性美好容貌的描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它们共同组成了“美容”发展演变史。

我国美容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远古先秦时期、两汉魏晋时期、唐宋时期以及明清时期。

从战国到清末的医学、药学著作中,就包括了多种美容用品,有学者统计更是统计出1233种与美容相关的方剂。

远古先秦时期

我国古代美容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原始人类社会中,人们就已经学会通过在身上涂抹颜料或者绘制花纹等方式达到美容的目的。

比如距今约6000年前,出土于甘肃省广河市的马家窑文化时期三件彩绘人头像,它们属于现今出土年代最久远的一批面妆文物。

在它们的面部出现了规则、不同朝向的花纹,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些陶制品就是那时候人们绘制面妆的体现,也是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进行美容活动的证明。

不仅如此,在山顶洞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凭着对自然珠宝审美的最原始感觉,开始打磨石珠,狩猎结束后取动物的牙齿对身体进行装饰。

在那个人类还要躲避猛兽、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美容了,所以也难怪后代对美的追求经久不衰,毕竟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

到了商周时期,我国则出现了“脂”“泽”“粉”“黛”等早期化妆品。

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发出用于妆扮面部的美容用品——“燕脂”,这种化妆品兼具了妆面和护肤的作用,也是当时女性美容的必备品。

战国时期美容体系更加完善,此时可用于美容的已经不仅限于化妆品,还出现了药物。

比如成书于战国到秦朝年间的《五十二病方》,是较早期关药剂的作品,其中同样记载了预防和治疗疤痕的美容方剂。

在《五十二病方》中的《养生方》篇,也有关于“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剂。

药物系统的加入可以算得上是古代美容发展的重大进步,现代药物在美容方面更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先秦时期,人们相信淘米水可以改善皮肤的质地,因此当时也流行淘米水洗脸的操作,称之为“潘”。

在《礼记·内则》以及《春秋左传注疏》都对这一行为进行了描述,

而且这个做法至今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两汉魏晋时期

两汉时期,不仅在文字上出现了与美容相关的词汇,而且各类美容产品与技术也开始普及。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澡豆”开始出现,尽管发展尚未成熟,但也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美容用品。

“澡豆”的主要成分就是豆粉,而现代天然药物化学也证实了豆类富含异黄酮等物质,对女性美容确有好处。

在妆扮方面,东汉年间的女性流行“以柔为美”,此类妆扮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啼妆”。

这种妆扮最早因东汉重臣梁冀之妻孙涛而起,鼎盛时期“京都歙然,诸夏皆放效”,影响力更是一直持续到了隋朝。

这种妆容在《后汉书》中就有明确记载,当时的女性想做出这种妆扮就需要先确定眉形,之后再使用胭脂或者朱砂在眼底轻拍上一层,达到梨花带雨的效果。

对比起现代画眼影的方法,大多也要先使用化妆品进行眼部打底,后续再展开晕染、遮瑕等操作。

这一系列手法确实比古人要更加科学,但从操作逻辑来看两者并没有显著差异,均是先打底再上妆。

而啼妆仅仅是当时流行的一个代表,此后还陆续有各种妆容被发掘出来,尽管当时物质与生产力都远远落后于现代,但古人依旧能创造出这种先进的手法。

不仅如此,有些妆容的繁琐程度更是需要一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比起现代妆甚至可以说更加复杂。

除了美容产品与技术的蓬勃发展外,此时期还涌现出了大量的美容著作。

比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就刊载了大量与美容相关的内容,其中光美容相关配方就多达66条,应用于美容的药物有95种。

还有南北朝时齐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所载730种药物中,有保健美容中药70余种。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国代美容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不仅涌现了大量实用的美容用品,还有许多相关文献问世。

比如先前提到的“澡豆”就是在唐宋时期的发展趋于成熟,也因此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澡豆”相关配方在当时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书中都有大量的记载。

今天在我们身边出现的洁面产品有“美白”、“祛痘”等附加效果,这一点其实在唐宋时期也已经被开发出来。

当时的人们已经发现,通过在洁面用品中添加所需药材即可获得其他功效。

比如在《备急千金要方》重就记载了令人皮肤光滑细腻的面药皂豆方,具有“治面黑不净”的功效特点。

同时也详细介绍了澡豆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效果——“旦用洗手面,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神验”。

对比起现代洁面产品,当时的澡豆已经具备了多用途的特点,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不失为一款优秀的美容产品。

所以也能看出来古人所使用的澡豆、面药等清洁类化妆品实际上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唐宋及其后期出现的“澡豆”不仅具有基本的去油清洁功能,还具有美白祛斑等额外作用。

制作方法则是经典中药纸杯手法,普遍较为简单,通常是把搭配好的原料捶捣、过筛,制作成细腻的粉状使用。

可见此时期已经出现了一批以孙思邈为首,开始关注美容用品的学者,尽管他们的精力并不全在美容用品上,但同样极大地推进了美容发展的历史。

随着美容的不断发展,拥有较好条件的女子更是采取了用牛奶洗澡这一大胆而先进的做法。

“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

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通过牛奶浴进行美容的记录,比较出名的就是《日华子本草》对牛奶浴的论述。

现代研究也同样表明牛奶中含有具有美容作用的维生素,其中含有的丰富蛋白质能有效修复细胞,达到抗皮肤衰老的作用。

事实也确实如此,常喝鲜奶的女性,往往皮肤较为光滑细嫩。

如果喝牛奶有助于美容养颜,那么古人用牛奶洗澡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呢?

实际上用牛奶洗澡,并非全部都是以牛奶取代水,而是经过配制的牛奶洗浴液。

尽管牛奶中的营养物质难以被皮肤吸收,但因其中较多的维生素B和高级脂肪酸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作用于皮肤表面,进而发挥美容作用。

主要表现在滋润肌肤,保护表皮、防皱防裂,使皮肤光滑白嫩等方面。

另外牛奶中含有丰富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皮肤组织、恢复弹力,更能有效提供保湿及滋润功能。

不仅中国古代出现了用牛奶进行美容的例子,在古希腊也有相关记载。

在古希腊社会,女性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貌和美容。

古希腊女性认为奶制品对皮肤有很好的效果,然而她们并不把奶制品只用于饮食,而是将其直接应用到面部或身体皮肤上。

她们相信经过特调的奶汤有助于改善肤色,并保持皮肤的滋润和光泽。

因此,她们经常在浸泡过热水的浴缸中泡澡,并在泡澡时用奶汤涂抹全身,以实现美容效果。这种美容方法与唐朝人用牛奶泡澡的形式不谋而合,也都展现了牛奶良好的体表美容效果。

所以尽管与和喝牛奶美容的原理不同,但当时的人们使用这种方法美容同样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一行为也象征着古人对美容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明清时期

到了明代,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横空出世,其中也包含了对美容中药的大总结。

其中记载的美容中药近300种,功效涉及祛除皱纹、掩盖体味以及美白护肤等方面。

还有明初朱橚、滕硕、刘醇等人集百家之长所编的《普济方》,它是古代美容方剂收录最全的书籍。

明清时期对美容要求最高的当数宫廷的妃嫔,她们每日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美容养颜上。

比如坚持早晚都用温水洁面和敷面的护肤程序,甚至出现了相应的按摩器材,妃嫔们可以用它对面部穴位进行按摩。

在护肤产品上,她们能接触到扬州产的宫粉、苏州制的胭脂以及宫廷自配的玫瑰露等佳品。

宫女们也会因皮肤的变化频繁请求宫廷御医,所以在当时要想干好这份差事,具备丰富的美容知识必不可少。

慈禧太后更是美容的“铁杆粉丝”,为了美容甚至进行过在脸上抹鸡蛋清、用人乳洗澡和服用珍珠粉等离谱行为。

清朝的宫廷档案里记载了慈禧太后为了得到定制的玉容散而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故事。

所谓玉容散,就是澡豆粉的高级衍生产品,效果类似与现代的面膜。

在光绪十四年,慈禧传命于李德昌、王永隆两位御医,让他们为自己单独拟一份玉容散的配方。

还要求这份玉容散不仅要具备强大的美容护肤素质,还要将困扰慈禧多年的面风治好。

要知道玉容散本就是当时上层社会的专利,寻常人家甚至连见都没见过,想制备这样的玉容散无疑需要大量财力物力支撑。

当玉容散制备出来以后,慈禧又先让宫女们试用,御医根据宫女们的具体情况再调整配方用量。

在折腾了好一阵子后慈禧才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护肤品,由此也可见慈禧对美容的狂热追求。

正因如此,包括慈禧太后在内,许多生活在宫中的妃嫔即使到了晚年,仍然保持着皮肤的弹性。

这个时期条件比较好的女性可以说美容方法已经和现代人大差不差了。

正是由于我国古代美容的蓬勃发展,我们不仅有了大量关于美容的著作,也有了独属于中国人的美容观念。

如今,美容行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各部分体系完善,美容产品品类齐全。

美容经历了“从米到奶”的转变,但我们追求美的心却从未改变。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