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百科

荐举制是哪个朝代?宋朝荐举制缘何受推崇?

787人浏览   2024-06-12 14:53:23

荐举制度在宋朝官员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宋朝任用官员、升降选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将探讨宋朝荐举制缘何受到推崇,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荐举制相对于法令制度而言,是一种补充法令制度不足的附加制度,所谓法令制度,是按照官员资历、过去政绩等等资料来选拔官员的明文制度。

但由于难以顾及个别能力突出和具有特定领域经验的人才,因此需要加入一种以主观评判为标准的制度,作为法令制度以外的灵活调节手段,以考虑到不同人才的个体差异性。

一、宋朝荐举制诞生的历史条件

自秦汉时代开始,荐举制逐渐完善,起初地方最高长官的任命和选拔,由中央政府直接负责,但除了地方最高官员外(秦汉时为一郡之太守,汉代武帝后为刺史、州牧),下属的各级官员,其选拔和任用中央政府皆无权力过问。

而后来举荐制度发展到隋唐时代,举荐的责任慢慢开始向中央政府倾斜,中央不但可以直接任命地方最高长官,还能直接任命其下的各级官员。

一开始由于官员规模尚算不大,中央政府即使直接考察和选拔,仍没有太大的障碍,但后来官员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庞大的官僚集团规模使中央政府无法有效、彻底、全面地进行考察,因此借助各级官员对下级进行全面的考察和举荐,这时就显得相当有必要了,荐举制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应运而生。

二、宋朝荐举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宋朝荐举制是指通过举荐人才来选拔官员的制度,荐举制是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基本内容包括举荐方式、举荐标准和举荐程序三个重要环节

宋朝的举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皇帝直接对官员进行举荐,另一种则是通过上级官员等进行举荐。

在宋朝,皇帝会直接任命一些官员进行举荐,这些官员被称为知举官,知举官在举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要负责对被举荐人员进行考查和审核,确保被举荐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符合要求。

另外,官员也可以主动地向皇帝举荐人才,这些官员则被称为保举官,保举官在举荐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要对被举荐人员的品德和能力进行担保,确保被举荐人员符合要求。

宋朝的举荐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品德,即被举荐人员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是否符合要求,其次是才干和能力,即被举荐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能否达到举荐标准。

再次就是学识,即被举荐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最后才是经验,即被举荐人员过往的实践经验和业务经验。

这一系列的选拔标准都是非常严格的只有各个方面的指标都符合任用要求的人,才能够被选拔为官员。

宋朝的举荐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申请,被举荐人员向知举官或保举官提交申请;其次是考查,知举官或保举官对被举荐人员进行考查和审核;然后是考试,被举荐人员都必须参加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最后才是任命,被举荐人员在通过考试后,由皇帝直接进行任命。

三、宋朝荐举制备受推崇的原因

宋朝荐举制之所以受到广泛的推崇,有几个原因,首先这种制度适应了封建社会官僚机构的发展需要,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官员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因此管理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荐举制来选拔官员能够保证官员的素质和能力符合要求,同时因为由个别官员进行举荐,其对被举荐者的个人情况了解得更为深入和清楚,这样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宋朝的荐举制度比较符合封建社会具体发展的需要。

其次,荐举制度亦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由于宋朝的荐举制设有严格的选拔标准,这使得官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被选拔为官员,同时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也能够保证官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符合要求,所以,荐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荐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亦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由于在宋朝的荐举制度中,被举荐人员并不仅仅限于贵族、富商和官家子弟,但凡是有才华和能力的人,都有机会被选拔为官员,因此这种荐举制打破了社会各个阶级间的隔阂,避免社会阶层的固化,使得出身低微的人才,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加之,荐举制增强了官员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在整个荐举的过程和环节中,官员都需要对被举荐人员进行担保和负责,这被称为同罪保举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

如果被担保人出现不当或失职行为,以及学识水平、人品道德等等出现不相符的情况时,担保人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和责问。

这种担保负责制,使得官员更加注重对被担保人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增强了官员的责任感和忠诚度。

四、宋朝荐举制的缺陷及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宋朝的荐举制度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崇,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

1.荐举制还是比较容易受到人情和裙带关系的影响,从而导致一些不合格的人员被选拔为官员,一些位高权重或富可敌国的人物,极其容易左右或控制荐举过程的公平性,使得选拔条件出现疏忽和纰漏。

2.荐举制度下任用官员的权力,过于集中于个别荐举官员的手中,使得这种制度容易沦为荐举官员敛财的工具,其中一些选拔环节,例如考察道德水平和学识等,基本上凭个人喜好和主观判断对官员进行选拔,有较大操作空间,可以被人随意控制。

如果荐举官员本来就其身不正,荐举制度则会变成以金钱、权势为选拔和评判的标准,逐渐失去了让下层人员尽其才能的初衷,而发展成上层把控和垄断的局面。

3.某些考核环节与法令制度本身存在交叉重叠的情况,无法彻底地体现出荐举制度的优势特点来。

例如荐举过程中也存在考察业务水平和经验资历的环节,这与法令制度本身的考察方式并无二致,法令制度就是因为过于重视文书记录上的成绩——政绩、年资、资历等等,而流于片面的情况,从而无法顾及个别人士的特殊才能,也无法使人们匹配特定的官职,但要是荐举制度亦同时考察这些,不但重回旧路毫无改进,亦容易被这些条件所限,而逐渐变成片面。

尽管荐举制度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问题,但荐举制的设计本身,却体现着一种理想的选官精神,提出了一种不一样的选拔制度,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这种理想的精神就是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可尽其才亦能尽其才,过往的成绩不代表未来,选拔制度的多样化等等,同时亦把每个人都看成独立的个体,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限制和概括,主张发展个人特殊的才能和塑造独立的灵魂或人格,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选拔制度的灵活、变通手段。

五、总结

宋代荐举制度,不论从选拔的方式,以及背后的设计理念来说,都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它不仅打破了社会阶层的壁垒,使任用官员不问出身、地位、身份,而只看才能、学识、人品,企图实现唯才是举的美好愿望,但可惜其中存在的一些缺点,仍然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而沦为以权谋私的工具。

尽管如此,这仍然无损荐举制度的伟大和光辉,它为后世奠定了一种全新的公平制度——以照顾个体差异为首要的公平,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选拔措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