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百科

马可波罗游记哪个朝代? 拨开历史迷雾,看《马可•波罗游记》是虚构杜撰还是确有其事?

559人浏览   2024-05-25 08:56:29

公元1254年,马可・波罗出生在意大利商业城市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

1298年,当44岁的马可・波罗在热那亚的监狱里向狱友口述他在东方的见闻,由狱友记录整理,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在后来的西方世界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激发了许多发现者的灵感,同时也招致了许多争议。

马可・波罗生平足迹

马可・波罗(1254~1324年)的家族世代经商,其父亲和叔父经商的足迹遍布了地中海东部地区。


1269年,当马可・波罗15岁时,他的父亲和叔父才从遥远的东方回到威尼斯。回来以后,他们将在东方的种种见闻,讲给马可,波罗听,这使得他从小就梦想长大后做一个商人去漫游东方。

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的身份,与父亲一起,怀着对东方的向往,踏上了漫漫征程。

他们一行艰苦跋涉来到了中国西部,进入喀什,然后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部边缘抵达叶尔羌绿洲,向东到达和阗和且末,路经教煌、酒泉、张掖、宁夏等地,于1275年到达了当时元朝的上都(即今天内蒙古的多伦),三年半之后,他们又到达了大都(即今北京)。

据马可·波罗说,当他到达中国后,曾觐见过忽必烈大汗,大汗非常高兴,留他们在朝中居住了十几年。

据记载,马可・波罗后来还曾到过山西、黄河流域、关中、成都、建昌、昆明等地,去过准安、宝应、高邮、泰州、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江南一带, 1298年,马可波罗44岁时,参加战争被俘。在狱中,为了打发时光,马可・波罗向狱友们口述了他在东方的见闻,并由狱友执笔记录下来,这便是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1324年,马可・波罗去世。


《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现,在欧洲引起了巨大変动,使西方人了解到原来还有一个比他们的家园更为高底繁荣的东方世界。此后,西方人对东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出现了探寻东方世界的狂热。

当时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队的领导人就是读过他的书后,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向往和冒险远航的激情。因此,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做出报道的人,马可・波罗被誉为“中世纪的伟大旅行家”。

疑问倍出,《马可·波罗游记》被质疑虚构

由于马可・波罗的游记实际上是由马可·波罗口述,由狱中的人执笔。因此,执笔人很有可能会随意将情节夸张或进行添油加醋。

而且,这部游记的原稿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就已经失传了,留存下来的是一些经过不断加工整理的手抄本,据考察,其版本多达150多个。

这样一来,产生许多前后矛盾和与史实不符的情况便非常正常,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后世一些研究者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中世纪城市组织》一书的作者,德国学者徐尔曼,就最早提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到过中国的观点,他的主要质疑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马可・波罗自称在中国17年深受忽必烈器重,但是为何元朝史书中找不到哪怕一条可供考证的记录?包括他自称在扬州做官三年,扬州地方志里同样没有记载。

第二,他自称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但游记中叙述的许多地名、人名甚至动物、器件,都使用波斯人的叫法,而他并没有提到自己懂波斯语

第三,游记中只是描写了一些人们较为熟知的资料,而当时最富中国特色的汉字、印刷术、茶叶、筷子以及其他极其引人注目的东西没有提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没有提到长城。

第四,游记中记载混乱、错误百出,并且描写了许多明显不符合史实的场面。例如他自称曾向元朝献抛石机帮助攻打裹阳,而实际上襄阳在他到中国前一年就撤围了。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疑点比如:没有记载长城、没有茶叶、汉字书法和印刷术的记录。


假如这些疑点成立,那么马可波罗为什么要虚构这些谎言呢?

1999年、美国有关方面为了证实马可・波罗事迹的真伪,组成一个科学考察队。他们决定重走当年马可・波罗走过的道路,不过是用现代交通工具代步,并全程网上直播。

考察队先在北京集中准备,然后转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丝绸之路在敦煌以西分三条路线,马可·波罗走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这条路,考察也选择了这条路线。

1999年10月4日,考察从这里开始,大体上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经过河西走廊,黄土高原,于11月2日到达北京。11月日,全部考察活动结束。

考察队将自已的见闻和《马可・波罗游记》进行了比较,证明许多记载是真实的,但同时也有许多出入。

比如:《马可・波罗游记》中说,喀什是一个都会,当时归属大汗,这里是从西方进到中国的入口,中亚的通衢要道,城市繁荣,商业兴盛。考察队发现,这里的风情仍有不少和马可波罗的记述相似。《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的丝绸、服饰、食品和手工艺品,不少在市场上还可以见到,并保持着旧日的风格与情调。《马可・波罗游记》中说叶尔羌的居民,因饮水带来的疾病使腿和喉咙肿胀而苦恼。

结果他们在今天的叶尔羌,真的看到了这样的大脖子病人(因缺碘引起)。就这件事看,《马可・波罗游记》是真实可信的。


不过经过考察,他们发现游记中有些记载属明显错误,还有些应该记下的事物没有记,而这些都足以成为否定马可波罗来过中国的依据。

比如:游记中说在喀什和田这一带,丈夫如果外出超过20天,妻子就可以自行改嫁,考察队注意到,这里的妇女言行谨慎,出门还戴面纱,700年前也是这样,根本不存在这种风俗。

游记说,在张掖的一座庙中,有几尊约5米的卧佛。考察队员、考古学家福克斯到张掖寻访时发现,这里的大佛寺确有卧佛,但其长度是游记所说的7倍,即35米。

福克斯质疑:如果马可・波罗是亲眼看过,误差怎么会如此之大?福克斯感到《马可波罗游记》中好些记述,不像是他自已的经历,如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非常危险艰辛,当年马可·波罗一路上遭遇的困难,背定比他们今天遇到的要大得多,应该大书特书,但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仅占有200字的篇幅,不免使人生疑。

总之,经过切身体会,考察队发现了不少疑点。根据考察所得和其他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福克斯得出结论《马可・波罗游记》对推动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确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马可・波罗极有可能没有到过中国。


反质疑:另一种推断

尽管《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确存在不少疑点,那些认为马可・波罗在编造的研究者似乎有相当多的证据,他们的论据不外有四点:

一是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史籍中没有一件有关马可波罗的可供考证的材料;

二是有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在其书中未曾提到,如茶叶、汉字、印刷术等;

三是书中有些记载夸大失实或错误,如冒充献炮攻襄阳、蒙古王室谱系等;

四是从波斯文的《导游手册》抄来的。

其实,上述事例除第四点外,其他在马可·波罗的书中确实存在。

但是由此断定马可·波罗的记载不可靠或他根本没有到过中国,显然过于草率了。因为在马可・波罗前后到达蒙古的西方传教士、使臣、商人留有行迹的不下10人,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同样极少见于汉文记载。


可见在汉文史籍中找不到名字或事迹并不是鉴定某一人物、著作真伪的唯一标准。

而且在《永乐大典》中,有一段与马可・波罗一家人离开中国有关的可供考证的资料。马可・波罗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况,人物活动和风土人情,其中大部分都可在中国文献中得到证实。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可以继续得到证实。

虽然其中不免有夸大失实或错误等缺陷,但总体上可以说是基本属实。为什么非要抓住他没有提及的事或个别错误记载而全盘否定其真实性呢?

不错,马可・波罗的某些记载确实有错误、不清楚和硫漏的地方但同时持怀疑论者也没有认真仔细地对这些缺陷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其缺陷的原因,或根据可靠的资料证实其并非缺陷,而是以偏概全,夸大这些缺陷,进而疑其全部记载的真实性,抹煞马可波罗书的价值和贡献。

  • 首先: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维吾尔人(今维尔族)的祖先不古可汗是从树里诞生的,13~14世纪的波斯文和汉文文献也记载了类似的传说。尽管马可·波罗的记载比较粗略,但故事情节基本相同。而这个传说应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听到的、因为他在欧洲或近东不可能看到有关的文献。


  • 其次: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朝政府在灭掉南宋后,大量拆毁南方的城墙,而在元朝有关文献里的确可见有关记载。迄今为止,马可·波罗是记载此事的唯一外国人。如果没有到过中国,可他能从哪里抄袭呢?

  • 另外:

《马可·波罗游记》还写到忽必烈曾下令在国家主要道路的两侧栽植树木,给行人提供阴凉,指示方向,这条记载和同时期元朝法律的规定是一致的。马可·波罗是记载此事的唯一外国人。

当人们对元朝历史有较多了解之后,再去阅读《马可・波罗游记》,就能够明显感受到,如果没有到过中国,他根本不可能写出这样一部著作,因为书中涉及元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大量细节。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任何同时期的欧洲、西亚、中亚文献对元代中国的记述如此详实。

比如其中记载了忽必烈的生日、元朝的庆典及狩猎、元朝在东北和西南地区的战争、阿合马被刺事件、大都(今北京)与行在(今杭州)的高度繁荣、镇江的基督教教堂、中国各地的物产、宗教、风土人情等。

从12—13世纪东西方的了解程度来看,如果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他决不可能靠抄袭写出这部行记。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