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践中,措施费经常引起争议,其根源在于措施费的总价包干。实际操作中,各方对措施费定义、范围理解不一致。如特殊原因出现,对是否调整措施费达不成一致。
本文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争议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
案例一
总价包干的措施费,仍出现了调整
1、工程概况
某综合医院项目,建筑面积12万㎡,病房楼地下1层、地上17层;门诊楼地下1层、地上4层,筏板基础。基坑开挖平均深度7m,采用锚喷支护,基坑明排水。
2、合同约定
措施费总价固定:承包人投标报价中的措施费包括但不限于基坑支护、降水……及本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的由承包人承担的其他措施费用。措施费按承包人中标价格进行结算,不做调整。
3、争议
(1)事件:
土方施工至基底设计标高后,地勘、设计等来现场验槽,发现地基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相符合。存在软弱地基,需进行换填处理,施工单位也按照设计的意见,使用毛石混凝土进行了换填处理,深度平均约1.35m。
(2)施工方诉求:
因基坑超挖,造成措施费用增加。具体增加值:基坑支护21.7万元、基坑降水27.3万元、外脚手架5.1万元,合计:54.1万元。
(3)审计方回应:
合同约定明确,措施费总价固定,按承包人中标价格进行结算,不做调整。
(4)施工方理由:
措施费总价固定,是基于投标阶段我们接收到的招标文件,包括地勘报告、图纸、清单等。如果这些信息没有变化,我们承认措施费固定。但现在的情况是,地勘报告与现场实际不符,因此实际造成了措施费的增加。
(5)调节:
经过各方反复辩论,最终建设单位让步,同意对措施费进行调整。但具体计算方式,要审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再协商。
(6)施工方上报:
按照现场实际工程量乘以中标综合单价计算得出54.1万元。
(7)审计方计算:
以中标措施费相应分项的总额为基数,乘以超深/原基坑深度的系数,而合计得到金额39.7万元。
最终施工单位同意了审计单位的意见。
4、剖析:
对措施费总价固定的理解分歧。合同未约定是否有调整措施费的外力条件。
5、办法:
合同约定要明确,一是包干范围的细化;二是外界条件变化是否影响总价包干,或者在招标时让总包考虑各种因素综合在报价中。
案例二
对措施费是否包干理解不一致
1、工程概况:
某综合医院项目,建筑面积15万㎡,病房楼地下2层、地上20层;门诊楼地下1层、地上5层,桩基础。
2、招标文件约定:
“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中所填写的报价金额,应全面涵盖招标文件约定的投标人中标后施工、竣工、交付本工程并维修其任何缺陷所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全部费用。
3、施工方认理解:
措施费是总价固定的。因为:“所填写的报价金额”是……的全部费用。施工单位是站在对其有立场的理解。因为招标清单中本属于总包的门、窗等分项,现在由建设单位单独招标了。如果措施费总价固定,则门窗等分项对应的措施费还应归属于总包所有。
4、审计方理解:
合同中未强调措施费固定,合同中也标明为固定综合单价。即便是招标文件描述,也只能说明综合单价是固定的,不能说明措施费总金额是固定的。在解释合同文件的优先顺序中,合同条款优于招标文件。
5、剖析:
对招标及合同文件的理解,都偏向于自己所持立场。
6、办法:
招标、合同等文件要字斟句酌,约定明确,避免出席异议。
7、措施费总价包干的投标注意事项:
(1)招标清单未能反映全部措施项目:通常招标文件只是按照常规施工方案列出措施项目,且要求投标单位可以对措施项目进行增减。而实际情况是投标方不敢轻易对招标清单进行更改,怕废标。但一定要把招标未列出的措施项,综合考虑到相应项目中。
(2)实体项目变化导致措施费的增减:一般在招标文件中有约定,工程变更引起措施费增减的,不做调整。如无此条约定,则会在结算时产生争议。施工单位会认为,包干的只是招标时甲方提供的工况,不包干变更部分的措施费。因此,通用措施费的计费基数会发生变化,导致措施费总额随之发生变化。
小结:上述情况就是要认真研判招标文件,并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好资料,以免在结算中引起争议。
案例三
结算易出现对措施费定义理解不一致的情况
1、砖胎膜:
是防水基层应归属实体费用,还是属于模板归属措施费用?
2、钢筋马镫:
是属于措施费用,还是计入实体钢筋工程量?
3、早强防冻剂:
是包含在冬雨季施工增加费中,还是应单独计算?
也存在较大争议,定额解释也不是很明确。且定额编制的本意,有些的确与施工现场实际不相符合。
民间总结的措施费几大特征:图纸一般不体现,不形成交付结果,不构成工程成果。目前房企一般采用专业工程措施费固定综合单价,通用措施费固定总价的合同约定方式。
解决措施费争议,一是招标文件明确报价方式,合同中明确范围及定义、调整或不调整的条件;二是施工过程资料,包括签证、方案、影像资料齐全。
对措施费的争议和解决办法,或者措施费这个概念是否有必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