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什么是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不等于罪犯,遇到这些情况如何处理?

680人浏览   2024-04-29 11:35:42

我们在新闻里,经常会听到某某地方的犯罪嫌疑人,又或者是该罪犯之类的概念。那么二者到底有哪些区别?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呢?如果您也有类似的疑问的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可以为您解答疑惑。欢迎阅读。

一、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未经审判,没有认定有罪,但是经公安机关确认有重大嫌疑的人,包括移送检察机关时也是使用这个称谓。

所谓的犯罪嫌疑人是指在侦查、起诉阶段,被怀疑犯有某种罪行,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二、犯罪

犯罪嫌疑人经法院审判,被判了刑后是罪犯。

提示:

1,目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没有缺席审判规定和制度。

2,犯罪嫌疑人逃跑之后,仍然是犯罪嫌疑人。

3,犯罪嫌疑人逃跑之后,未经审判法院不能判决有罪。

三、为什么有证据指定的罪犯也只能叫犯罪嫌疑人

因为还没有经过开庭审理,以及最后的宣判,不知道审判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所以叫做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刑事诉讼的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以前,依法受到刑事追究的有可能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在刑事诉讼的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以前,依法受到刑事追究的有可能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嫌疑人是公诉案件在侦查起诉阶段对被追诉对象的称谓。如果该犯罪嫌疑人被起诉,则应称为被告人。 刑事诉讼法还规定没被判刑的都不能称为罪犯。

四、犯罪嫌疑人与罪犯的区别

嫌疑人是还在调查阶段没有判决,犯人是已经判决确定其已经犯罪。都是概念都运用于刑法中。

在法院未做有罪判决或者作出的有罪判决未生效之前,都称为犯罪嫌疑人。

在有罪判决生效,之后就要开始服刑,称之为罪犯。

五、涉案嫌疑人与犯罪嫌疑人有何区别

1、涉案嫌疑人与犯罪嫌疑人,表达的大概意思一致。前者适用比较广泛,可用于行政案件也可以用于刑事案件,后者只能用于刑事案件。

2、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无罪推定的原则,除非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不然犯罪嫌疑人是无罪的。

综上所述,关于嫌疑犯和罪犯,一个是还在调查阶段没有判决,而另一个则是已经判决确定其已经犯罪。

六、拓展知识: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凡遇到下列情况,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将犯罪嫌疑人扭送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遇到这种情况,经常是不能及时通知司法机关,或者容易使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后逃跑。如果公民立即将犯罪嫌疑人扭送至司法机关,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制止犯罪和协助司法机关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得到抑制,有助于社会治安秩序的根本好转。当然,我们在提倡同犯罪作斗争的同时,还要提醒大家注意斗争的方式。特别是对付正在实施犯罪的人,更应当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因为正在实施犯罪的人往往带有凶器,所以既要敢于将其扭送到司法机关,还要防止被其伤害。

2、通缉在案的。对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在进行侦查后,对在逃的嫌疑犯,一般都要发出通缉令。但是犯罪嫌疑人不管逃到哪里,总要接触到社会,混迹于人群之中。最有可能直接接触到他们的,还是广大公民。所以对发现负案在逃、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直接将其扭送到司法机关,送交司法机关处理。法律赋予广大公民这项权利,就是鼓励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在整个社会布下天罗地网,使犯罪分子难逃法网。

3、越狱逃跑的。一般来讲,被判了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服刑期间,都穿着监狱部门特制的狱服,特征比较明显。有些犯罪分子不安心改造,却想方设法越狱逃跑。这些犯罪分子一旦越狱成功,逃跑在外,将对社会的治安秩序造成很大威胁。有关司法机关一方面要立即发出通缉令,一方面要组织力量紧急追捕。作为广大公民也有责任维护社会的治安秩序,协助司法机关将犯罪分子抓获。一旦发现了越狱在逃犯,任何公民都可以将其直接扭送到有关的司法机关。如果是监狱周边的群众,可以直接将其扭送到监狱部门。如果远离监狱,可以就近扭送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交付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4、正在被追捕的。有时我们遇到司法机关正在追捕犯罪分子,或者在行进的路途中,或者在家中发现了被司法机关追捕的慌不择路、到处躲藏的犯罪分子,这时如果公民能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犯罪分子就会插翅难逃。 总之,社会治安的稳定,直接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法律给予广大公民这项权利,广大公民就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同犯罪作斗争。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