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阿尔巴尼亚有多少人口? 这个国家不值得帮:拿着中国给的百亿援助,修了几十万座碉堡

318人浏览   2024-06-10 07:43:00

国际社会中,大国有大国的底线,小国也有小国的生存智慧,咱们中国的“老朋友”阿尔巴尼亚无疑就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阿尔巴尼亚面积约为2.87万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月,人口约为281.2万,这种规模放在咱这相当于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地级市。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把旅游当做支柱产业、几乎没什么工业的小国,居然能长期以来保持稳定且高速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上世纪中期,该国经济总产值几乎每十年就能翻一番。

阿尔巴尼亚的发展秘诀不外乎一个字——“要”:大到尖端武器、工业设备,小到锅碗瓢盆,只要你愿意给,他便来者不拒,从不嫌多。

20世纪50年代,阿尔巴尼亚每年接受南斯拉夫酒类产品的援助,超过了该国国民年平均消耗量的10倍;50年代中后期从苏联那儿获得的资金援助,竟直接造成了其国内社会财富的盈余,其中贸易收支总额一度保持着150%以上的增长率。

然而,阿尔巴尼亚显然不是一个“君子之国”,往往吃干抹净后立马翻脸。红色阵营的头三位大哥都被这个国家坑得不轻,尤其是咱们中国:他们把我们支援的先进战机扔进山洞吃灰,还拿着我们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数以亿计的资金,修建了数十万座没什么用处的碉堡。

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事实上还是有些风骨的。

二战中,欧洲一众大国强国都在轴心国军队来袭后干脆躺平,阿尔巴尼亚军民却始终没有放弃驱赶意大利入侵者的努力。这种大无畏的抗争精神也引得苏联侧目,在斯大林的委托下,南斯拉夫指导阿国建立抵抗组织,并帮助其训练游击战士。

然而,阿尔巴尼亚毕竟地小人少,所处的地理位置也确实没有非常亮眼的战略价值;况且二战刚结束那会儿,红色阵营的“老大哥”苏联和“二哥”南斯拉夫正处于蜜月期,因此,纵使冷战的铁幕即将降临,苏联正拼命争取盟友时,几度积极示好的阿国也没有得到重视。

虽然苏联瞧不上阿尔巴尼亚,但在南斯拉夫眼里,情况就大大不同了。一旦西方的攻势来袭,南斯拉夫首当其冲,需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况且铁托有自己的野心:让阿国加入南斯拉夫联盟,在巴尔干半岛上打造一个“小苏联”。

怀着种种目的,南斯拉夫率先开始了对阿尔巴尼亚的输血:双方于1946年7月1日签订条约,名义上是“友好互助”,其实就是单方给对方送钱。

从数据来看,仅条约签订次年,南斯拉夫就给阿尔巴尼亚支付了20亿第纳尔的贷款,并计划再提供34亿;而前者送来的资金,占到了阿国当年财政预算的近一半。

南斯拉夫的援助是全方位的,不但帮对方修铁路建工厂,还出口大量日用品给对方。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的南斯拉夫经济上也并不十分宽裕,如此力度的帮助可谓是非常厚道了。然而阿尔巴尼亚政府似乎并不打算借助这个难得的机会彻底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反倒直接躺平:别人帮忙建了学校,阿国却连学生用的文具都要伸手讨要;从南斯拉夫白要来的酒类的数量,已远超国民实际需求。

与之相应的,阿尔巴尼亚政府在宣传上拿出了极大的诚意,将南斯拉夫称为“亲兄弟”。然而,当苏、南关系破裂后,这对“亲兄弟”的关系就没有那么亲了。

1948年6月底,南斯拉夫被踢出苏联和东欧八国联合组建的情报机构,这象征着前者被红色阵营除名。此时,莫斯科急需一名替代者充当抗击西方势力的桥头堡,同时需要一个牵制南斯拉夫的楔子,如此一来,阿尔巴尼亚的战略价值陡增。

不仅如此,在苏、南闹掰后,阿尔巴尼亚几乎是第一个站出来批判南斯拉夫的,如此积极的做法也赢得了苏联方面的赞许。

阿尔巴尼亚此番“弃暗投明”换来了极其丰厚的回报:1948年,苏联宣布为其提供2.26亿卢布的贷款,同时在各个方面扶持阿国发展,光派出的专家就多达数千名。

“老大哥”出手就是不一样:仅当年,阿尔巴尼亚就从无到有地建立起颇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其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直接飙升至44.6%。

此外,在苏联“饱和轰炸”式的哺育下,阿尔巴尼亚实现了全民脱贫,一度成为红色阵营中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接受苏联帮助的十余年里,两国的关系并非一直融洽,一切要从赫鲁晓夫上位说起。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袖名叫恩维尔·霍查,此君是斯大林的铁杆粉丝。与大多数苏联人民一样,在霍查眼里,斯大林的地位是神圣而不可撼动的。赫鲁晓夫一席“秘密报告”几乎摧毁了一切,却丝毫没能动摇斯大林在霍查心目中的形象。

不仅如此,赫鲁晓夫上位后,在“大家庭”中奉行缓和的外交政策,不但与南斯拉夫签下《贝尔格莱德宣言》,恢复了外交关系,还多次试图修复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

为达成政治目的,苏联方面表示愿意为阿尔巴尼亚提供多达5.2亿卢布的长期贷款,条件自然也是十分优惠。

要说强扭的瓜不甜,阿尔巴尼亚对苏联的援助照单全收,却丝毫不给“老大哥”面子,依旧痛骂南斯拉夫是“修正主义”。作为警示,苏联方面暂停了对阿国的拨款。

1960年,阿尔巴尼亚遭遇干旱,粮食欠收,阿国政府向莫斯科求援,后者迟迟没有行动。笔者认为,苏联并非特意难为阿尔巴尼亚,而是在敲打对方,此时阿尔巴尼亚只要肯道个歉,这事儿估摸着就过去了。怎料阿国竟脖子一梗,转头向敌对阵营的法国寻求帮助去了。

阿尔巴尼亚踩了红线,也彻底惹怒了苏联:1960年8月13日,前者被华约除名;1961年,莫斯科方面宣布此前签订的援助协议无效,叫停了所有援助项目并撤回专家,连驻扎在阿国海岸线上的苏军舰队也一并撤走。

事情闹到这一步已十分尴尬,但阿尔巴尼亚并不慌:在被苏联甩掉之前,他们就找好了“下家”,那便是红色阵营中冉冉升起的另一个大国——中国。

我们能与这个国家走在一起,很大一个原因是应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句历史定律。

众所周知,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中,阿尔巴尼亚帮了不小的忙,然而那一票支持票的背后,是我们无法用数额估计的援助。

仅1961年,我国就为阿尔巴尼亚输送了2.5亿人民币以及数十万吨粮食,后续又提供了不少于16.5亿外汇人民币。工业方面,我国先后援助阿国49个成套项目,其中包括一些先进武器。

举个例子:60年代刚刚下线的头一批歼-7战斗机大概有30多架,其中一半都白送给了阿尔巴尼亚;而其他的一些先进武器,我们干脆把图纸提供给对方,让其照葫芦画瓢。

从1954年到1978年,短短24年里,我国给阿尔巴尼亚提供的援款多达75笔,协议金额超过100亿人民币。阿尔巴尼亚所谓的“三五计划”几乎都是我国凭借一己之力替他们完成的。

此外,据资料显示:在建国初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本着“广交朋友”的态度,曾先后对100多个国家伸出过援手,其中一些援助的强度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力——在这方面,恐怕没有国家比作为“君子之国”的中国更加真诚慷慨了。

然而不出所料,在先后被南斯拉夫和苏联抛弃后,阿尔巴尼亚把咱们的一片好心也糟蹋了。

与前两家一样,阿尔巴尼亚大肆宣传着“中阿友谊”,高唱赞歌:“世界上两只雄狮,一只在欧洲,一只在亚洲。恩维尔(霍查)一毛泽东,哥俩同根生。”

但实际上,阿尔巴尼亚对中国的付出丝毫不在意,贵重设备露天摆放,下雨时甚至连遮布都不盖;先进战机则直接扔进山洞里,没有任何日常养护,眼睁睁看着飞机一点点锈烂。

我国专家好心提醒,却得到这样的回答:“没关系,坏了,没有了,中国再给嘛。”

中国为阿尔巴尼亚修建工厂,给他们置办机器,教他们如何织布,他们却反过来伸手要钱,称要从国外进口棉花;我们为阿尔巴尼亚从埃及进口来优质棉花,他们作出布匹和衣物的质量有些堪忧,却非要让我们出钱买下。

至于中国援助的数以十亿的真金白银,阿尔巴尼亚人居然都拿去修碉堡了——自从与苏联交恶后,阿尔巴尼亚政府似乎患上了“被害妄想症”,在境内疯狂修建碉堡。据统计:这段时期,其国内多出大小碉堡约75万座,成为名副其实的“碉堡之国”。

总而言之,阿国的种种做法令人眼界大开。在当时,不少援阿人员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私下里吐槽浪费,其中一些同志还因此受到批评。

当然,与南斯拉夫和苏联的遭遇一样,中、阿这段“友谊”同样没能持续多久。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后,阿尔巴尼亚先是指责中国瞒着他们,后来,我们干脆也成了“修正主义”。

1978年,中国也中断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支援。

有趣的是,中枪的不只是我们,短短一年后,几乎所有红色国家都成了“修正主义”:1979年1月,阿尔巴尼亚自称“世界上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举办了盛大庆典。怎料打脸来得如此之快:2009年4月,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

事实上,这个国家虽小,但“硬件”并不太差:该国面朝地中海,地势整体较为平坦,气候怡人,背靠希腊,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老牌欧洲强国隔海相望,地理位置说不上有多险要,却也绝对说不上糟糕。

况且历史上,阿尔巴尼亚从他国获得的援助远远超过其需求,足以支撑整个国家脱胎换骨。退一步讲,哪怕只是将从苏联和中国讨来的工业继承下来,安心搞搞生产出口,对于这个人口只有不到300万的小国而言,想要全民小康实在太简单。

然而经历了这么多后,阿尔巴尼亚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其中的问题,恐怕需要他们自己深刻地反省一番了。

相关推荐
Top